11月24日,中山市东凤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罗绮冬等105名新当选的镇十七届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镇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镇历届班子部分老领导应邀参会。大会应到代表105人,到会代表105人,符合法定人数。
会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翔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是东凤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东凤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翻开了东凤二次创业的崭新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标兵。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东凤昂扬奋进、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窗口期。东凤要抓住中山市迎来的“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面对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格局,东凤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东凤的事,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开创东凤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会上,镇人大主席梁建坤向大会作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总结了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镇人大主席团所作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具体介绍了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
副镇长黄柱洪向大会作“三旧”改造专项报告,用大量的数据回答了东凤实施可持续发展“地从何来”的问题,为“三旧”改造项目描绘了清晰的蓝图。目前,东凤镇总面积56.24平方公里,现有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近60%,东凤工业用地多为10亩以下的小地块,共有1669宗,总面积5157亩,占31.83%,土地碎片化比较严重;企业形态多为小作坊,规模较小,广泛散落在村居中,工业区和居住区混杂情况比较普遍;工业厂房多为低矮锌铁棚,实际容积率偏低,亩均年产值约220万元,远低于700万元左右的优良水平,土地利用效益不高。为切实摸清情况,东凤镇对镇内工业园区进行全面盘点,共梳理出三大块低效工业片区,其中同乐片区约9574亩、同安大道东-民乐-和泰片区约8580亩、和穗片区约4848亩,合共约23000亩,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作为“头号工程”、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科学制定“梧桐”计划实施方案。东凤镇“三旧”改造蓝图已经绘就,明确于5年内分4个阶段对上述3大片区23000多亩低效工业片区进行连片升级改造,同步实施东兴片区1200亩用地旧城改造和单宗“工改工”项目,对南沙港铁路东凤客运站周边1500亩用地开展TOD项目规划,着力打造“四个典范”,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发挥“梧桐繁茂,凤凰和鸣”的产业集聚效应,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分团会议上,各参会代表对3项工作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就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改善交通条件,加大教育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
此外,代表们对镇人大主席、镇长、副镇长候选人进行了酝酿。大会秘书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代表的讨论情况以及提出的各项意见建议进行详细记录,详实向大会主席团汇报。
当天下午,全体代表对改镇实施“未达标水体整治”的情况开展监督视察。代表们先后到安乐村十二队河、伯公涌、穗成村上闸河等施工河段,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听取项目方和政府负责人的汇报,了解项目实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据悉,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东凤项目是市水务局主办的五乡联围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的子项目,项目预计由市财政投资约20亿元。项目从2019年下半年启动,涉及我镇123条河涌。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截污、河道清淤、水系循环、生态修复等4大内容。该项目将原本直排入河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收集接入到管道中,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全镇整个工程将铺设超200公里的截污管道,将加密我镇现有污水管网,会将全镇123条河涌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使得河涌不再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
此外,该镇即将启动水体治理行动(以下简称治水行动),未达标水体整治项目就包含在治水行动中。整个治水行动还包括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心城区老旧污水管网正本清源、雨污分流等项目。
在听取了相关介绍后,就施工工期长,影响交通通行等群众意见反映较为强烈的情况,人大代表向相关政府部门一一提出,并要求工程方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