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14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南区街道代表小组的6名市人大代表,肩负全街道人民的期盼与重托,积极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利,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
会议期间,南区街道代表与市军分区政法线代表组成第六代表团,认真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各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市级预算、民生实事项目等,并参加投票选举。大家对工作报告表示高度认可,并围绕各项工作报告和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等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们认为,过去五年,中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振奋人心。代表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擘画出一个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的新蓝图,开启了乘势而上、再创辉煌的新征程。
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渊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指出不足,一针见血、敢于揭短;展望未来,求真务实、催人奋进。南区街道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开新图强,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做实刚获省政府批复的省级工业园。二是做强3个千亩主题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火炬电梯产业基地、北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及科技创新成果承载区。三是做优土地整备,今年完成连片“工改”任务不少于510亩。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号角吹响,唯有实干!南区街道全体干部必定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区力量。
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谢力生说,中山提出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与周边城市在城市规划、创新、产业、交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建议做好六点:一是与周边城市在资源禀赋上做到互补互促;二是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在交通上促进与湾区城市互联互通;三是互学互用各地探索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四是在推动湾区合作上,做好与其他核心城市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五是加强城市各部门的工作互访互动新模式;六是做到人文的互融互鉴。
市人大代表、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机械新品部经理龙川说,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标准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议把中山科学城建设写入报告,并高起点、高规格规划好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更新升级市人才政策,深入推进“333”人才引育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竹秀园中心小学教务主任林素巧说,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师资均衡化。教育先行,加强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细化推进“双减”政策,加速引进第三方机构进校园。建设“和谐家庭”,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悉心保护未成年人,积极开展普法进校园、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等活动。切实建好“中山书房”,提升地域文化品位。
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莫湖燕说,政府要全力支持中山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建议推进重大产业平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路通财通。增加引进科研院所,强化科学城研发创新特质。开展科学城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落实几个市级或独特的设施,增强科学城识别性。规划建设多条城市绿道,以公园群为核心,建设发散型绿道延伸至城区,让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乐更便捷。
市人大代表、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管闫桂说,关于“围而不建,建而不管”的专项整治工作深得民心。建议加快南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园区已经开工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希望105国道项目的建设全面提速。
会议期间,代表们把日常所听所看所思所想,经过深入详实的调研,凝聚成《关于支持南区街道城市、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打造“强中心”的建议》《关于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促进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把群众的建议和呼声带上市人大会。代表们纷纷表示,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利,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传递群众呼声,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