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制定出每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由社保机构按该标准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这一由中山首先试点的“按病种付费”改革经验,从2018年起在全省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何让改革更到位、患者更受惠?14日上午8时许,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的首场“代表通道”活动上,省人大代表、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面对媒体聚焦关注的“三医联动”话题,作出解答和建言。
走进本场“代表通道”的共有6位代表。羊城晚报记者向袁勇提问:“新医改”经过了十年的探索,已基本确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改革策略,也就是从药品的提供方、使用方、支付方进行联动式的改革。请您谈谈对“三医联动”的理解?
袁勇回答说,医改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话题。“新医改”十年最成功的一项策略,就是“三医联动”。通过“带量采购”,确实使药品的价格降下来,接下来怎么增加药品用量,就要通过新的医保支付方式来实现。2018年,广东省推出“按病种支付”模式,取代原来的“按项目支付”。新支付方式是给每一个病种制定偿付标准,比如治好一个肺炎偿付标准是1万元,实际花费8000元也是支付1万元,实际花费2万元也还是支付1万元。通过这一方式来引导医疗行为,促使医院更有动力去使用价廉物美的药品。
袁勇建议,希望政府进一步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保障药品质量,在制药领域和流通领域要加强监管,药价降下来,质量不能降下来;二是加大竞争力度,通过建立更灵活的医保目录药品遴选和淘汰机制,保障市场竞争态势,增强医药市场发展活力。只有真正让“三医”联动起来,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才能让患者有更大的实惠,将医疗改革落到实处。
据悉,这是省人代会连续第二年举行“代表通道”活动,旨在邀请不同界别的省人大代表,在通道上直面媒体,向全省、全国人民传递更加生动立体的大会声音,呈现更加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走上“代表通道”的代表,是由各代表团各推荐1名代表人选,经大会层层筛选出来的。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