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双碳”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认为,随着乡村振兴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城乡能源供应差距尤为重要。他表示,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新能源供应体系,是加快农业农村电气化、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保障。
■顶层规划 构建新型乡村能源体系
“能源结构上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农村生活用能中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依然很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较少。”张传卫说,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总电力装机容量仅8000万千瓦,占比不足全国总电力装机容量的4%,平均每户的供电容量仅为城镇的1/10。伴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农业电气化和电能替代,乡村振兴必将加速农业农村的电气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步伐,也必然带来能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张传卫指出,在农村农民的经济活动中,农产品的深加工、推进乡村经济、旅游经济包括工业生产,用电成为最重要的成本,而化石能源难以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和快速发展,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他建议从顶层规划上,推动农村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注入新动力 打造新的增长点
张传卫认为,农村人口分散化特征较为明显,集中的农村能源市场难以形成,造成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规模化运营水平低,能源普遍服务能力不足。无论结构还是布局,未来乡村的能源都应该立足清洁低碳,而清洁能源将成为“三农”经济新的动能和新的增长点。他建议,把风光储一体化的开发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融合规划。
“牵引经济,把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力。”张传卫提出,新能源作为低价能源,清洁、绿色。新能源开发应用,可使农民既是能源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更是绿色能源的受益者。像风电和光伏项目就是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让闲置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便捷、稳妥路径之一。开发“工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可以实现“清洁能源工业+农业生产+休闲农业”的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