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山将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2月5日,市长危伟汉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工作安排,引起了与会市人大代表的热议。中山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怎么打?如何做优存量、强根基?如何打造“洼地”,主动承接溢出效应?如何用好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机遇,市人大代表们纷纷提出建议。
培育“威水”企业
构建千亿集群
市人大代表,民众镇党委书记、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李磊坚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山在发展格局、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等各个方面作出了中长期的规划,制定了包括努力打造湾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改革开放新高地等5大方面的发展目标。火炬区要扛起中山在大湾区建设主战场大旗,争做头号工程的排头兵。
市人大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结合企业发展,对中山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他建议打造大产业、搭平台,培育龙头企业,构筑中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比较创新优势。
张传卫说,深中通道还有几年就要开通,需要加快步伐搭建推动新一轮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板块,搭建大平台,构建大基地,激活中山上市公司获利,将存量做成增量。扎根中山近三十年来,明阳集团坚守实业兴国、产业报国为己任,已发展成为中国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和全球新能源500强前列的国际化产业集团。“中山新一轮发展即将起航,重振虎威靠经济,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企业,中山的土壤将会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必将带动中山重振虎威。”他表示,对中山的未来充满期待,明阳集团愿意当好支柱,当好龙头。
在张传卫看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和产业的基石,重振虎威,只有中山的企“威”,中山才能更“威”。因此建议中山市要不断强化对重大平台、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实招、动真格培育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构建千亿级大产业集群,构筑中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比较创新优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随着“双区”建设机遇到来,深中通道的预期效应和实际贯通效应正在形成,中山将成为承接深圳和珠江东岸溢出效应的桥头堡。他建议中山拥抱深圳,参与到产业带分工当中。中山要统筹全市区域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造承接“双区”产业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洼地”。其次,建议全市层面专门成立深圳产业、两岸融合主动对接的专项工作机制,精准谋划聚焦什么产业、承接什么资源,包括国际高端产业的协同分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资源对接,推动中山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体系建设,用两到三年完成产业升级转型和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对接东岸产业体系重构产业优势
因错失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有些镇街的传统产业面临困局。“双区”驱动正给这些镇街带来重构现代产业体系的机遇。
市人大代表、沙溪镇党委书记徐成彬表示,沙溪镇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重构产业体系。深中通道、轨道交通将使得沙溪镇的交通优势更加显著,广珠西线、深中通道、中开高速、105国道……未来一小时交通圈,沙溪与深圳的距离比城区还近。“我们要正确认识沙溪的地理位置,并且利用这一优势,融入到珠江东岸的产业体系当中。要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为承接资源创造条件。”
“有恒产,才有恒心。”徐成彬表示,沙溪镇正在打造高端定制厂房,承接先进制造业的制造端。在服装行业方面,沙溪镇已吸引了中高端服装品牌布局智能制造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将带来产业链上的一批卫星工厂。除了中高端服装制造,沙溪镇也吸引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将制造端布局到沙溪镇。沙溪将通过“1+4+N”的平台承载产业的重构。其中,1是一个城市特色平台,将打造一个奥特莱斯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并且将沙溪的美食、服装、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时装周举办起来,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4是4个主要现代化产业园区,N是其他的工业园区。徐成彬表示,通过产业重构,沙溪镇的目标是打造中山西城市新中心,深圳西产业首选地。沙溪将成为“时尚”之都。
传统优势产业补链强链
提升竞争力
一方面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不少具备传统产业优势的专业镇,纷纷在强链、补链、做强产业链上谋定新发展。
市人大代表、古镇镇党委书记匡志表示,今年古镇已经引进了2个超10亿元的项目。古镇通过整备土地、谋划古镇园、灯都产业新城等承接资源的平台,将把西部产业平台打造得更加坚实。在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一专多能,向灯饰产业的高新尖方向发展,向智能制造、5G、现代龙头企业招引大力发展。其中,作为一专的灯饰产业,如何向现代化转型?他表示,设计端正在打造省一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同时布局公共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制造端将强链补链,引入高端芯片产业,推动灯饰向智慧家居发展;同时通过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和新项目引进,推动智能产业园的发展,推动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淘汰落后产能。在销售服务端,将对灯博会进行转型升级,以线下和线上的模式,发展现代会展经济。做强品牌方面,古镇将积极拥抱资本市场,谋划灯饰品牌抱团上市,打造千亿产值的灯饰品牌。
市人大代表、东凤镇党委书记罗绮冬表示,产业链现代化分为多个层面,首先是供应链的重构,头部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人流、物流、商流在可控的范围内,其次是上下游企业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东凤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实现供应链的重构。推动头部企业如美的、伊莱特等企业供应链上游企业集聚,如美的电动工厂项目以前在深圳、东莞,现在到了中山。其次,补齐供应链短板。东凤小家电产业集群也有短板和缺链的环节,通过产业联盟或者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运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资源更好地配置。譬如集群企业都需要用到的注塑机、模具、芯片等通过产业联盟把链补足。再次,通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统一标准。通过数字化,实现可溯源、推动行业标准化。东凤正在推动建设智能家居云平台,就是通过云平台统一供给标准,并且实现可溯源,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化,提升竞争力。最后是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现代生产服务业生产链条的补齐,提升产业价值链。产业需要的营销、设计、研发、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提供,让企业更专注于生产,推动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