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完善“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等一系列举措。其中,“快速内环”“快速中环”“高速外环”以及横港快线等谋划布局,吹响了交通攻坚的激昂号角。1月13日,围绕如何破解“交通之困”,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等议题,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通部门负责人、专家等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热议声音
关键词:内联外通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到交通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交通人来说,倍感振奋,充满动力。”列席市人代会的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曹富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完善“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等举措提上了重要议事议程。接下来,中山将重点展开深圳、广州、珠海、佛山等几个方向轨道交通谋划,答好“融入湾区、对接湾区、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的考题。同时,也在积极谋划新一版交通规划,落实一些重点的道路建设,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内通外联”的任务。
“港口镇‘工改’项目和交通干线建设是紧密结合起来的,港口沙港东路、沙港中路沿线是港口镇的传统产业带,目前梳理出来的12块‘工改’低效工业园区,其中7块沿着沙港路分布。附近胜隆路片区还有几千亩地的留白,将会吸引更多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今后港口镇的格局是沿着横港快线、沙港路,将形成一个高端产业集群。”市人大代表、港口镇党委书记黄金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横港快线起点在港口沙港中路,跨西区再到横栏,这条快线的建设意义很重大,将是打通东西走向的一条交通干道。横港快线的建设将成为港口镇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之一,未来也会让港口镇成为中山“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大战略的交通枢纽点。
市人大代表、阜沙镇党委书记张峻峰表示,阜沙今年要加大力度推进交通网络设施的建设工作,打通内联外通,争取2022年加快横一线和加五线的建设,打通与民众街道等北部镇街连接,实现与东部外环连接,对接深中通道接驳点,助力写好“东承”文章。
“现状坦洲7条瓶颈路已全部打通,接下来将积极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市人大代表、坦洲镇党委书记张义强表示,下一步坦洲将全面发力中珠跨界路建设,争取用两年时间打通剩余13条中珠跨界路。同时,推动香海大桥、西环高速等2个省重点交通项目和坦洲快线、坦洲大道、坦神北路、申堂互通等4个市重点交通项目以及一系列的综合交通项目建设,以交通畅联为突破口,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
关键词: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
“政府工作报告对交通之困问题抓得非常准,提到的措施也非常到位,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交通畅通工程,高标准开展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和‘十四五’交通规划。”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曾伟战表示,党代会报告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的战略,其中交通是基础保障,有了交通这个硬联通,人才、产业、资源、科技等软联通才能更好地实现。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在做交通路网规划的评估与提升工作,早前也开展了“内通外联”的深调研工作。“结合这些工作,我们会进一步梳理交通规划,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执行、实施,日夜兼程地干,只有这样到2024年深中通道开通之时我们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过去很长时间,综合交通体系有一定历史欠账,现在深中通道这个历史机遇不允许我们再慢下去。”曾伟战表示,中山在“十四五”期间编制了交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规划预期,“十四五”期末基本上实现“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的高快速路网,中山各个镇街均可实现15分钟上高速,“十四五”期末高速出口将超50个,实现各个镇街半小时到达主城区,半小时到达深中通道,1小时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通过交通促进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便捷流通,将中山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关键词:道路提升改造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加快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南区街道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渊表示,中开高速东区、沙溪两个出口紧挨着南区,上下高速非常便利;广珠西线在南区设出入口;地铁18号线延长线也计划在城南车站附近布局。与此同时,南区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西环路、城南路等8条市政规划道路升级改造,希望得到市相关部门的支持。
“西环路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面不宽、破损严重,不符合南区街道打造产业新城,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郭渊表示,期待西环路的改造升级早日纳入市政道路的改造升级计划日程,为南区打造三个千亩级的主题产业园,特别是打造北溪数字经济产业园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市人大代表林少杰等22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把中山市县道X770横充线改线以及跨石岐河大桥建设,纳入市政府2022年重点交通干线建设项目。市人大代表林少杰表示,县道X770横充线改线项目与涌横路、葵朗路、新平路组成一条贯穿镇区的主要横向通道,也是贯穿横栏镇、大涌镇、南区的重要通道,是南区和大涌到横栏镇的深茂铁路中山西站最为直接、快速的通道,将成为中山科学城片区的主要出口干线,有效发挥深茂铁路中山西站辐射枢纽作用。
专家观点:
李志(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
■撸起袖子加油干
打赢交通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高速外环”“快速中环”“快速内环”,其实就是把此前普通干线公路“二环二十块”和外环高速公路进行了整合。在深中通道2024年即将建成通车的战略机遇下,要将中山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支撑中山成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势必对中山市的高快速路路网进行整体谋划。中山未来构建“1+2+3”全域城镇空间格局,采用“环+放射式”的“三环十二块”高快速路网布局形式,符合中山城市发展三大战略“筑核、扩容、强心”的要求。
中山交通攻坚战,当务之急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十三五”“十四五”期间,中山交通的建设量如此之大,原因是我们需要“补窟窿”,还历史欠账。接下来,中山交通建设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向东,快速对接深中通道,积极接受深圳、香港的辐射;另外一个是向西北,快速对接广佛地区交通路网,缓解西北部镇街的交通拥堵。
重点推进交通项目包括中开高速,对接深中通道;西环高速小榄支线,快速对接广佛地区,缓解西北部镇街的交通拥堵;南外环改造,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世纪大道,岐江新城快速对接火炬区、翠亨新区及深中通道;黄圃快线南段,快速对接广佛地区;民众快线,快速对接南沙;古镇快线立交化改造,快速对接江门,缓解西北部镇街的交通拥堵;南朗快线,快速对接珠海等。
解 读
■什么是“三环”?
在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加快推进“快速内环”“快速中环”“高速外环”工作部署,这“三环”具体指的是什么?本报记者邀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快速内环”,总里程约26公里,串联中山市主城区核心区域,由北外环路、长江路、博爱路和G105围合的干线公路主干线,主要功能强化中心区交通区位,分流中心城区的过境交通。
●“快速中环”,总里程约58公里,串联中山市中心城区各镇街,由沙港公路、逸仙路、南外环围合的干线公路主干线,主要功能连接中心区外围各个镇街,加强各组团、各镇街之间联系并缓解快线交通压力。
●“高速外环”,总里程约150公里,串联外围组团各镇街,由西环高速、佛江高速、广中江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组成,主要功能强化与深中通道的对接,分流跨区域过境交通。
■什么是“横港快线”?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横港快线”的提法首次出现。据介绍,“横港快线”是横栏至港口的一条快速路,全长约16公里。该路段暂未实施建设,其建成后将与沙港公路、逸仙路、南外环共同围合而成快速中环。这个项目不仅是快速中环的一段,项目建设后能与沙港公路、火炬快线快速联通,形成中山中部横贯东西的一条快线,可促进西部产业园与岐江新城、火炬区产业园、深中通道交通联系,对完善中山市的干线公路网布局,促进中山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